
“ 冷處理"的要旨
某天,張先生住的小區(qū)修電纜,全小區(qū)都將停電一晚。
半夜電閃雷鳴,把張先生吵醒了,心煩意亂的他摸黑起床上廁所,回來時卻不小心把收藏柜上一個珍貴的陶瓷杯的蓋子給摔地上了。
為了收藏這個陶瓷杯張先生花了好幾千,沒了蓋子這下陶瓷杯壓根不值錢了。
停電本就夠心煩了,又損失了幾千塊,還被打雷和暴雨吵得睡不著覺,張先生越想越氣,抄起柜子上的杯子順手就扔出了窗外。
第二天, 張先生起床的時候驚訝地看到,陶瓷杯的蓋子正完好無損的躺在自己的地毯上。
原來,杯蓋并沒有摔壞,是打雷聲和驟雨聲混淆了自己的視聽,他昨晚白白地丟了一個杯子出去!
只有杯蓋,沒有杯子,還有什么意義呢?張先生氣壞了,一怒之下又把杯蓋朝窗戶外面狠狠地扔了出去。
扔完以后,他感覺心里輕松多了,正在眺望美景時發(fā)現(xiàn),杯子正在自己樓下的雨棚上好好躺著呢。
然而,這次杯蓋卻是真的摔碎了。
這是一則笑話,但卻寓意很深。
生活中有很多像張先生一樣性子急躁的人,他們遇事沖動,喜歡意氣用事,一切都是先做了再說,事后卻往往發(fā)現(xiàn)自己錯得很離譜,想挽回但已于事無補。
老天給過張先生兩次不失去這個杯子的機會,可惜他每次都是沖動魯莽地發(fā)泄脾氣,沒有停下來冷靜思考過一次,所以他注定了要失去這個杯子。
什么叫“冷處理問題”
冷處理問題,就是在自己生氣憤怒的時候不做任何決定。面對矛盾或突發(fā)事件,把它放在一旁晾一晾,待自己冷靜下來后再去處理問題。
“ 冷處理"的要旨
不是不處理,而是在處理時機不成熟或不宜主動明確處理的情況下,采用一種暫且"冷凍"、"擱置"的處理手段。通過這一手段的運用,達到不處理而處理的實際效果。
“ 冷處理"的根本
在于巧妙靈活,要視情而用、視情而變,擇機而動、適可而止,過與不及都會適得其反。
冷處理是一種成熟,更是一種智慧,它可以有效地緩和矛盾,避免自己做出一些出格的舉動。
人類生氣的狀態(tài)中大多都有破壞欲,能否遏制自己的破壞欲成了脾氣好壞的關(guān)鍵。
脾氣好的人,破壞欲小,他很少用語言或行動去傷害別人;脾氣壞的人,破壞欲大,往往一點就炸,熱衷于用激烈的言辭或舉動去報復惹怒他的人。
“人在憤怒的那一瞬間智商為0,一分鐘后恢復正常?!?/span>
于是很多悲劇或慘劇都是人們在極度憤怒時干出來的,一旦過了那個暴怒的瞬間,他們都將會為自己犯下的錯后悔不已。
所以遇事不要再頭腦發(fā)熱,給自己和他人一個冷處理的時間,可以是一天,也可以是一小時,哪怕是默數(shù)一分鐘都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