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天然氣價格跌幅超42%!緩解“氣荒”初見成效
今年入冬以來,不少地方都出現了天然氣供應緊張、價格上漲的現象,經濟之聲對此也進行了持續(xù)關注。近日,機構監(jiān)測顯示,國內液化天然氣的價格持續(xù)下降,跌幅超過42%。分析認為,液化天然氣價格有望趨于平穩(wěn)。
天然氣需求量進一步減少
根據相關監(jiān)測機構的數據,此前價格暴漲的國內LNG,也就是液化天然氣的價格正在回歸到正常的波動區(qū)間。
2017年12月22日,液化天然氣標桿價格達到每噸10064元,也是近期的最高點。隨后持續(xù)下跌,根據今天凌晨更新的數據,昨天,液化天然氣標桿價格已經跌到每噸5768元,也就是說,兩周的時間里,價格回落幅度超過了42%。
卓創(chuàng)資訊分析師孟鵬表示,歲末年尾,多地工業(yè)大用戶陸續(xù)停工,天然氣需求量進一步減少是重要原因。
孟鵬:華北、華東局部地區(qū)城市燃氣LNG調峰需求相應減少,貿易商主動降低利潤出貨,LNG市場價格開始回落。
一方面加量供應,一方面擴大進口
除了需求減少這個原因之外,導致天然氣價格回落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供給的增加。在國內供應方面,去年12月出現天然氣供應緊張后,生產企業(yè)持續(xù)增加供應以助力北方化解冬季和春季用氣緊張。據中石油的消息,截至去年12月22日,川氣東送累計達到6.5億立方米。中海油珠海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副總經理田連軍也曾表示,他們通過“南氣北輸”以保證華南、華東地區(qū)用氣需求。
田連軍:現在每天有190多車(槽車),每輛槽車裝載量是20噸,可以供應5萬戶居民的用氣,輸送到8個省425個接氣點,保證整個華南包括華東地區(qū)的天然氣的供應。
此外,天津濱達燃氣管線近日正式投用通氣,標志著中海油、中石油供氣管道首次互聯互通,進一步釋放華北地區(qū)的供氣能力。
而在進口供應方面,中亞氣源限供問題近日順利解決,液化天然氣現貨采購也在不斷增大。
數據顯示,目前中海油天津液化天然氣項目已進入滿負荷生產狀態(tài),由原先的一周接卸一船增加到約3天接卸一船,每天為華北地區(qū)供氣約2400萬立方米,是平常的兩倍。此外,中石化天津液化天然氣接收站本月10日將接收首船進口氣,這個項目一期建設接收規(guī)模是300萬噸/年,供氣能力約為40億立方米/年。
預計后期天然氣價格以“穩(wěn)”為主
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表示,國內天然氣供需關系已趨于平衡。
韓曉平:新增的需求不會再增加太多,所以供需關系趨于平衡,邊際需求已經無法影響到價格。
對于后期天然氣價格走向,卓創(chuàng)資訊分析師孟鵬認為,將以穩(wěn)中窄幅震蕩為主。
孟鵬:預計后期LNG市場資源供應還將增加,未來LNG市場價格將以穩(wěn)中窄幅震蕩為主。